近年來,漣水縣以群眾需求為導向,開展城鎮環境綜合整治,推進市容治理精細化,打造綠色交通生態廊道,以數字化賦能城市化,以智能化豐富精致化,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。
一是開展城鎮環境綜合整治。加快舊城改造與新城建設。加快棚戶區、老舊小區、背街小巷提升改造。在城市總規的基礎上,開展漣水湖、清水湖等重點片區城市設計,植入水、文、綠等重要元素,加快打造高品質新城。完善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方案,新建民用建筑100%落實綠色建筑要求,實施綠色建筑運行標識管理。
二是推進市容治理精準化。按照城區市容環境管理“嚴管精治”標準,建立覆蓋城市管理各個環節的標準規范。持續開展流動攤販、占道經營、非機動車違停、露天燒烤、亂涂亂貼、渣土運輸等專項整治,完善環衛“五道防線”“五化管理”,提升市容環境綜合治理水平。規范戶外廣告設施管理,提升主要道路、重點區域戶外廣告檔次、品味。推進城市級智慧停車平臺建設,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泊位錯時對外開放。研究源頭治理措施,將城市管理推向“精細、精致”新高度。
三是推動園林綠化增量提質。全面提升城市景觀,突出“彩色化、珍貴化、效益化”,栽植本地適生樹種,因地制宜建設各具特色的城市綠色小客廳,提升綠化品質,不斷點亮老城新風景。
四是打造綠色交通生態廊道。推進連淮揚鎮鐵路、長深高速、鹽河航道、重要國省道等沿線綠化和環境整治,打造成為生態綠色景觀廊道。加大高速出入口的環境綜合整治,注重綠色美觀和簡約實用,精心謀劃、精致打造“城市名片”。以“盡可能串聯更多的景點,且為使用者提供游憩活動場所”為原則,形成以自行車和步行交通為主,承擔游憩、休閑、健身、觀光等功能的廊道系統。將低碳理念融入基礎設施設計中,通過設計方案、施工組織優化和新技術、新能源和新材料使用,減少碳排放對生態系統的破壞,盡量減少高填深挖,減少對自然地貌的破壞。
五是推進智慧型城市建設。健全完善“精細化、智慧化、網格化、一體化”的城市管理機制,強化數字化城管應用及智慧城市建設,加快實現“數字城管”城鄉全覆蓋。改造提升路燈智能化管理系統,建立公廁智能化監管平臺,上線公廁APP。探索在封閉小區全部推行智能垃圾分類,推進全市垃圾轉運站、收運車視頻裝置、GPS裝置安裝。新建完善城區公共停車場智能化管理系統,并將重點商圈停車場信息接入智能停車誘導系統,讓停車位“智能、共享”。以提升后的數字城管平臺為基礎,共享公安、交通、住建等部門高清探頭,將人工智能技術用于識別占道經營、亂堆亂放、車輛停放等違規行為,實現智能巡查與平臺指揮的自動對接,全面探索城市管理“非接觸性”執法。